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濠梁之辩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与刻骨摧残。

    闲言少叙,话归正题。

    习惯于宰制万物、使役群众,并有篡国夺位黑历史的王琅虽然肩上无事,喜欢鸠占鹊巢的坏毛病却一时改不过来,很顺手就把哲学家质朴自然、野趣横生的小房舍翻修成更符合晋人审美也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山水别墅。

    好在青葱时代的哲学家不仅具备随遇而安的优秀品质,而且很懂得保全自身的方法。一边通过大量日常对话与思想碰撞教导王琅楚宋方言与当地风俗,一边用孔子认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诗三百》作为识字教材,教她七国文字,两人间的关系倒也称得上其乐融融——至少王琅是这么觉得的。

    这日惠施来访,久闻庄惠之交典故的王琅切了一条竹笋,冰了一筒酢浆,又采青槐嫩叶捣汁和入面粉,制成细面条下釜,煮熟后沉入冰水浸漂,再用竹筷捞起,浇拌熟油,做出两碗鲜碧色的槐叶冷淘。最后一齐摆进十字分隔的竹笥,盖严,捆实,拎在手里下山寻人。

    ◇

    山下不远处是发自西源的濠水,水中有一种名为鲌鱼的扁长小鱼,色白肉嫩,滋味鲜美,被王琅捉过炖汤,另有一种名为鯈鱼的银白色小鱼,性喜在河岸浅水区游动觅食,蒸煮炖烧皆不味美,因此逃过一劫。

    王琅顺着河水行走,沿路见到好几群鯈鱼在浅水处穿梭往来,有时还浮上水面,张口吞食被夏风吹入河水的花瓣。

    百来步后,河面转窄,上方架设一座拱形木梁石柱桥,王琅此行所寻的两位贤哲正在桥上观鱼。

    便见庄周神色欣然,看着水中游鱼道:“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施精神一振,条件发射地挑起刺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周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施回答:“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意识到辩论将败,庄周回想了一遍全对话,发现对手早在辩论之初就已露出破绽,于是悠悠然倚上栏杆道: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惠施被他绕了回去,没有及时反驳,但惠施认为这只是辩论失误,不代表逻辑错误,因此想通之后继续争论:“此偷桃换李之术,非我理屈。”

    庄周却不理他,伸手招呼王琅,一双清澄明净的秋水眸湛然灵动,态度几可称得上热情:“去树下坐。”

    主动接过王琅手中的食笥竹筒。

    有了中人就可以做介绍。可惜中人自己不太靠谱,介绍的时候就更不靠谱:你刚才也听到啦,他是宋人惠施,和公孙龙一样喜欢辩论。这位姑娘姓王,刚才也跟你提过,叫她王君就好。

    历史上的惠施除了是哲学家与辩客,还有一重政治家的身份,多次负责主持外交事务,可见人情练达。王琅也是很善于与人相处的类型,两个人相视笑笑,很自然地破了冰,谈到子非鱼的问题。

    “我赞同谁?”

    听到这个问题,王琅微微愕然。这场辩论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之一,无数贤哲智士争论了上千年也没有达成一致,连庄子最后一句话的意思都众说纷纭,无法确定,结论无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倒让王琅如何回答。

    一脸惬意捧着竹筒饮酢浆的庄周为王琅解了围:

    “向谓辩之无益,强使人正亦此。”

    早说过像这样辩论是没有意义的,同理,勉强让人来裁定也是没有意义的。

    王琅听得有趣,忍不住问他原因,引出了一番高论:

    我和你都无法说服对方,这才需要第三人裁定。但就像我和你无法确定高下,而世人原本也都承受着蒙昧与晦暗,又能让谁作出正确的裁定?

    让观点跟你相同的人来判定,自然赞同你;让观点跟我相同的人来判定,自然赞同我;让观点跟我们都不同的人来判定,更不会赞同你我。所以我和你跟大家都无从知道这一点,还等待别的什么人呢?

    以排比的气势长篇大论一番后,庄周意犹未尽地总结陈词:

    “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惠施回得干脆:“谬论。”

    两人默默对视一会,一齐看向王琅。

    作者有话要说:推翻重写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