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章父女交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虽然在会议上同意荀攸迎天子于雒阳的提议,实际施行起来却没那么迅速。王琅先遣使与之前已经往来多次,河内太守张杨的谋士董昭联系,请他从中斡旋,促成此事,并在最适合出兵的时机通知南阳,荀攸本人也致信给协助天子脱离长安的御史中丞钟繇,请他代为谋划。

    与此同时,王琅南下襄阳,前往州牧府游说真正有权力定夺迎接天子这样大事的刘表:

    “四海之广,亿民之众,都受制于天子一人。尽管是才能超群、智慧绝伦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足下为他奔走服务,这是以礼维护朝纲的作用。如果不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暴虐昏君,对手又遇上商汤、周武王这样的仁德明主,使人民归心、上天赐命,君臣之间的名分只能是作臣子的恪守臣节,矢死不渝。因此,如果商朝立贤明的微子为国君来取代纣王,成汤创立的商朝就可以永配上天;而吴国如果以仁德的季札做君主,开国之君太伯也可以永享祭祀。然而微子、季札二人宁肯国家灭亡也不愿做君主,实在是因为礼教的大节绝不可因此破坏。所以说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地位高下的区分,天子最重要的职责是维护礼制。”

    “当年晋国的三家大夫欺凌国君,瓜分晋国。作为天子的周王不能派兵征讨,反而对他们加封赐爵,让他们列位于诸侯国君之中,周朝先王的礼教到此丧失干净。有人认为当时的周王室已经衰微,而晋国三家力量强盛,就算周王不想承认也无济于事。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晋国三家虽然强悍,但他们如果打算不顾天下的指责而公然侵犯礼义,就不会来请求周天子的批准,而去自立为君。不向天子请封而自立为君,那就是叛逆之臣,天下如果有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贤德诸侯,一定会尊奉礼义对他们进行征讨。但晋国三家向天子请封,天子批准,他们就是奉天子命令而成为诸侯,谁也不能对他们加以讨伐。所以晋国的三家大夫成为诸侯,并不是晋国三家破坏礼教,而是周天子自己破坏了周朝的礼教。天下从此开始以智慧、武力相互争雄,不再顾忌君臣纲纪。”

    “今时不同往日,‘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自从光武皇帝建立后汉以来,风化之美,直追三代,岂能与周道衰废的春秋相比。”

    裴潜评价刘表“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说得是刘表虽然有心想做周文王,却没有称王称霸的才能。王琅的一番话让刘表听得很心动,但思想上仍然迟疑不决,摇头否定。

    王琅对他这个既想做大事,又怕承担后果的性格再清楚不过,知道这时候宜退不宜进,于是转变话题,等到第二天下午,刘表自己反复思虑,无法割舍之后再来游说:

    “过去仲叔于奚为卫国建立了大功,谢绝赏赐的封地,却请求允许享用贵族才应有的马饰。孔子认为不如多赏赐他一些封地,惟独名位和器物,绝不能假与他人,因为这是君王的职权象征;名位、器物一紊乱,国家上下就无法相安互保,国家也就会随着走向危亡。没有一件事情不是从微小之处产生而逐渐发展显著的,圣贤考虑久远,所以能够谨慎对待微小的变故及时予以处理;常人见识短浅,所以必等弊端闹大才来设法挽救。矫正初起的小错,用力小而收效大;挽救已明显的大害,往往是竭尽了全力也不能成功。《易》说:‘行于霜上而知严寒冰冻将至。’《尚书》说:‘先王每天都要兢兢业业地处理成千上万件事情。’就是指这类防微杜渐的例子。”

    “现在天子虽然年幼,已经可以看出他才能平庸。前年长安大旱,谷价一斛值五十万钱,天子命令侍御史侯汶赈济百姓,发现饿死的人和过去一样多,这才发现有人从中作弊,下令责打侯汶五十棍。在百姓饿死后才知道城中的情况,在铸成错误后才知道臣子的不忠,对欺君的重罪只处以五十军棍的处罚,这难道可以说他明智聪敏吗?

    “祸害天下的正是李傕、郭汜这些人,却亲手把国家最重要的官位和封爵奉上,自己破坏汉家的礼教与纲纪,错误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有人说是因为李傕、郭汜等不懂礼节,凶狠残暴,天子因遭受迫害而给出官爵,这是非常荒谬的!如果真的不懂礼节,为什么不自立官职,而要请求天子授予呢?这恰恰说明了李傕、郭汜心中对汉室仍有敬畏,不敢真的加以迫害。从前十四岁的公子姬周孤身无援地回到晋国,却能对杀害国君的强势权臣栾书不假辞色,明确君臣纲纪,短短几月内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