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章古人遗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青城山东北十里处是后世闻名遐迩的都江堰,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直到王琅所生活的时代依然功能完好。让王琅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在零八年举国同哀的那一场汶川八级地震中,位于地震震中地带的都江堰居然安然无恙,堪称人类水利史上的奇迹。

    既然经过都江堰,断没有匆匆略过的道理。在当地官吏的引导下,王琅带杜畿、郭嘉两人一同拜祭了都安县内的汉武帝祠,接着便来到被这个时代的人称为都安大堰、湔堰、金堤的都江堰。

    古代的很多官员都是天下间的绝顶聪明人,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郡守,主持都江堰修建的李冰正是其中之一。

    李冰到蜀郡上任之后,发现洪涝灾情是影响当地发展的最大阻力,于是刻苦钻研,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旷古绝今的水利学家,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方略,直到两千年后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

    李冰率领蜀人修建的都江堰共分为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修好以后,困扰当地人民近千年的岷江水害彻底解决,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鱼米之乡”。

    都安县的官吏先引三人及后方的一干护卫参观了伏龙潭,兴致高涨地讲述李冰父子在这里制服岷江孽龙,平息岷江水患的神话传说;又引众人去看镇在江间的三神石人。

    这三个石人本是李冰在世时命儿子制作来测量水位的,到了汉代石人损缺,水官重新建造了高及三米的三座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的雕像,算是对李冰的致敬。

    一趟拜祭游览下来已近黄昏,青城山是去不了了。王琅看一眼若有所思的杜畿,就在能看见李冰石人的江边驻足问他:“伯侯对如何治理蜀郡可有什么想法?”

    这个问题杜畿从入蜀前就在思考,当下将自己的所有思考凝练成极简介的八个字:

    “刑礼并重,赏罚分明。”

    王琅有些惊奇地看了他一眼,诸葛亮治理益州的原则大约也就是这八个字,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理了理因江风吹乱的衣袍,她问道:“怎么说?”

    “刘焉在益州阴图异计,施展小恩小惠招抚叛民,找借口杀死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试图借此树立威刑。益州士族无故枉死,与刘焉政权离心离德,这就是公子得到益州的原因。

    然而这并不代表使用威刑就是错误的办法。

    益州豪强专权自恣,久有其事。百姓不堪剥削,或投米贼,或依刘焉,刘焉就是利用这一点在益州立足,与豪强对抗。公子虽然凭借己方兵威与益州豪强的帮助拿下益州,但放任豪强肆虐绝不是能够长远的办法,而必须使用峻急的刑法打击豪强,重树法纪。”

    王琅不为所动,拿汉高祖刘邦入关的事情向他问难:

    “过去高祖入关,知道秦国百姓苦于秦法严苛很久,因此与百姓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偿命,致人伤残者和抢劫、偷盗者按罪论处,不再牵连亲人邻居。秦人大喜,争相拿牛羊酒食献给军士。我入益州,携带的兵力只有四万,而益州本土户口百万,若行峻法,恐失民望。”

    杜畿毫不赞同,端正容色反驳:

    “秦国法纪严明,条令繁琐,因此高祖能够用宽简济之。益州豪强目无法纪,任性妄为,用财势欺凌小民,导致益州境内米贼盛行,怨声载道。这时再用宽政,无异于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王琅挑了挑眉,神色不怒自威:“豪强不服怎么办?”

    “威之以法,教之以礼。”显然已经思考良久,杜畿给出的答案条理清晰而简洁扼要,“不教而诛谓之虐。依法治国,当先制定科条,宣之于众。可召益州士人中领袖群伦者共制法令,儒行见称者晓谕百姓,详尽解释科律禁令。使百姓皆知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后,再依法惩治明知故犯、继续作恶者,树立威刑,让豪强不敢藐视法纪,目无尊长。对于才干杰出、抚民有功者,则不论亲疏远近,一律公平奖赏。如此,则益州上下,强不侵弱,百姓皆能安居乐业,享受公子的恩惠。”

    说完,杜畿直视王琅,以示自己的坚决。

    王琅本是为了试探他对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